4月24日日本媒报道称,在新冠病毒在全球扩散的背景下,
工业机器人的存在感提高,
机器人厂商着眼于今后经济活动的恢复,计划推销和供应主力产品,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自动化和省人化需求再次受到关注,而中国因为在疫情下由于产业集群带来的良好表现以及发展新政策,再次成为诸多企业关注的热土。瑞士的重型电机设备厂商
abb以及日本的川崎重工业和安川电机等厂商,均为了在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站稳脚跟而布局,着眼“后新冠危机”的主导权之争在水面下展开。
数据的增长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23日报道,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引进数量在2016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之首。2018年中国引进了65万台,增至2013年的5倍。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经济踩下刹车,对工业机器人的引进产生影响。新型冠状病毒也造成较大打击,不过目前中国提出新基建,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需求有望提高。
作为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细分领域,工业机器人增长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而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就超过了150亿美元,整体占比达到约54%。因此,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变化,对于整个机器人产业和市场来说非常关键。
同时,在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海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达15.3%,其中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8.9%和7.5%。无独有偶,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长达12.9%。可见,在当前的特殊危机下,工业机器人正实现“逆势增长”,数据给了很多企业相当大的信心。
政策激活机器人市场井喷
再者,从大方向上来说,此前在中国政府2015年制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计划“中国制造2025”中,工业机器人产业被列为重点领域,如今已经到了冲刺阶段。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
库卡。
在政府大力支持的东风下,中国加快了培育本国制造企业的步伐,同时也逐步放开了外资准入的资格。新基建更是变相助推机器人走向了快车道。
此前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出口受阻,投资成为了短期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传统基建边际报酬率递减,“新基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体量上看,“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占我国当前基建投资的比重较小,但其杠杆作用强,即少量投资可以带来更多领域的投资以及长期经济增长动能。在全球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新基建”将保持其
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增量逻辑,持续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未来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主体将从规模化的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的新兴产业演变。
从短期来看,“新基建”稳经济增长,传统制造仍然是电力消费的主体。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国服务业消费无法快速复苏。随着各行业的复工复产,短期内我国制造业用电量恢复较快,尤其是“新基建”所涉及领域的上游元件生产和中游装备制造,如半导体、光纤、芯片、储能电池、5G基站、特高压设备、充电桩、工业机器人和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量将会快速恢复。
从中长期来看,“新基建”带来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使得信息化、智能化、电气化以及城镇化程度逐步提高,其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了市政、交通、安全、环境、电力和信息等方面的供给,从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下游新兴服务业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并进一步拉动智能制造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城镇化程度提高了劳动力和消费基数,电气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三者共同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重塑了供应链和消费结构,如农业领域的电动无人机农药喷洒和电动无人驾驶设备种植采摘,工业领域的
智能机器人制造、智能穿戴和3D打印,交通领域的电动车联网,建筑领域的智能微网系统,以及商业领域的在线医疗、教育、办公、家庭机器人和智慧物流等。
当然,工业机器人的持续发展,不仅与这场特殊危机和国家整体发展方向有关,而且与长久以来的企业用人困境、生产效率问题等有着密切联系。
用人困境催生“机器换人”热潮
用人困境指的是两方面,一是用人成本的提升,二是劳动力资源的短缺。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提速,各国对于基础劳动力和各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上升。然而,由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凸显的现象,导致人口红利加速消退、劳动力资源愈发短缺,企业用工贵、招工难等问题也陆续发酵。
对于许多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来说,用人成本的持续提升以及招工难的困境是显着的压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率先引入自动化设备以代替人工,并逐步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至此,“机器换人”热潮开始兴起。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难以短期内解决,制造业用人难题也将长时间存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劳动力市场成本日渐攀升的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广泛使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将是必然选择。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还将持续上升。
此外,中国
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中颇具亮点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到2021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
相关行业人士认为,服务机器人将成为世界机器人强国争夺新兴产业主导地位的重要战场。服务机器人还未到爆发期,未来产值无法预估。同时,他预测,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和产业,整体上位居世界强国行列。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会整体进入到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而且部分方向应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效率桎梏催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风潮
除了用人成本高、企业招工难这两大原因,一些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发展与生产管理效率的追求也是工业机器人市场得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快速推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主流,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效率优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因为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各环节效率,企业才能更好地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综合竞争力才能更加强劲。
所以,引入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与传统人工相比,工业机器人不仅作业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时间长,而且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
特殊危机带来机器人行业新转机
新冠危机或将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虽然大多数观点认为“无人化的重要性会得到重新审视”,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这要求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采取谨慎态度。尽管如此,要想抓住疫情结束后中国需求快速恢复的机会,各家制造企业仍然没有松懈。工业机器人领域或将预测“后新冠危机”的产业界前景。
目前,这场诞生于2020年初的特殊危机目前仍然在全球持续,受此影响,企业在正常办公、生产,复工复产和用人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全球供应链也遭遇巨大风险。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高,受到的影响显然就会更小。
对于部分机器人渗透率较高的国家、行业而言,在保持生产能力或快速推进复工复产上就持有更大优势。事实上,许多早就开启复工复产的企业之所以进展缓慢,或是复工易、复产难,就是吃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又暂时招不到人的亏。
因此,不少企业吸取教训,从这次特殊危机的背景出发,并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开始加大引入工业机器人,实施全面升级措施。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和市场增长很大程度正是得益于此。业内专家预计,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积极发展势头将得到延续,到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届时或将达到70亿美元。
据预计,疫情之后,机器人在配送物流、餐饮零售、安防巡逻、医疗康复等领域应用的投资和销售额呈现明显增长。而这些领域应用需求将拉动工业机器人个别细分领域发展,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医药领域自动化暴增需求将加大对包装、分拣等相关领域机器人的需求,工业机器人将迎市场应用新的爆发期。
国外科技企业投注中国
当前,中国、日本、韩、美、德五国合计占全球73%的需求,同时也是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中国具备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和日、韩国都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美国和德国缺乏减速器零部件供应商。
工业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只局限在一个行业了,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逐渐占领了各大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在现代制造业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度的自由化、精密化,能完成检测、运输、搬运、码垛、上下料、集成加工等一系列动作。机器人们把总能把工人们从单调、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从事更具有创新性、附加值更高,也更有尊严的工作。
目前,瑞士的重型电机设备厂商ABB、川崎重工业和安川电机等厂商为了在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站稳脚跟而布局,着眼“后新冠危机”的主导权之争在水面下展开。
ABB的工业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生产一线的工业机器人化正在推进中,存在扩大空间,今后也考虑增产”。关于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停产,由于限制外出等,员工无法出勤,开始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ABB正在上海新建工厂,投资额为1.5亿美元,预定于2021年投产。这是ABB在中国的第3家工厂,将积极活用物联网(IoT)。预计该工厂将成为配备“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工序的最尖端工厂。ABB并未透露产能,不过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计划年产9万台。从单独一家工厂的产能来看,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日本的大型工业机器人厂商也在采取行动。川崎重工业2019年秋季在重庆新设了最尖端的川崎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应用研发中心,以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用途。该公司还考虑在当地生产可以做复杂动作的多关节机器人,总投资额在几十亿日元。川崎重工业社长金花芳则认为,“会出现新的机器人需求”,在逆风环境下精心制定增长战略。
安川电机2018年在江苏省建成了第3家工厂,将当地年产能提高5成,达到1.8万台。安川电机将在合资企业开发和生产可以快速活动的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机器人事业部部长小川昌宽表示,“地产地消的模式稳定下来。比起仅在日本生产,在当地生产能够更加细致地应对客户需求”。
当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企业的设备投资停滞。但由于此次这样的局面,从中长期来看,有助于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实现增长。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每1万名制造业员工拥有140台工业机器人,约为日本的三分之一。从地区特性来分析,开拓需求的空间很大。
当然,对于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也是一个挑战。一位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中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话,制造商和客户在补贴和税金方面能够享受优惠政策”。一家日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高管也透露:“(中国)当地政府在工业机器人宣传和销售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支持”。
今后,中国被认为会在所有行业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各家外资企业也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动向,在新基建这个大到可怕的蛋糕面前,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从国际上看,机器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融合,推动产业步入快速道。从国内看,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拓展。竞争过后,谁是谁非,只待胜者说话。